第八章 来自奥地利的女孩


离开香港,通过罗湖,不远就是深圳站。不到七点从佐敦道出发,到深圳已经是早上八点多了,坐上北上的列车,到广州站已经是十点多了。

从广州站出来,扑面而来的湿热气息依旧令人窒息,虽是五月,但天气十分让人难受。加上香港的地铁和商场非常喜欢将空调开的很低,有时十五六度,确实令人极其不舒服。

下地铁,一口气往北坐到终点站,再换另一条线,又在第三条线上坐了四十多分钟的快车,这才只算一半。最后一条线极为难熬,大约十个站,没站间隔都非常长,在广州郊区疯狂的绵延。两旁是农田,间或一些废旧的厂房或整栋已废弃,但还在招租的楼。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地铁,终于我来到了广州的远郊——增城。这里离东莞很近,原是一个县级市,不知广州是怎么规划的,非要将这个离市区超过八十公里的地方,变成一个新城。

Astra是奥地利人,她的家在靠近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边境的一个小城。经过中介的介绍,她三月份来到了广州做外教,原本是想做德语相关的职业。但阴差阳错,成了英语外教。这些学校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你来自于哪里,你的母语是什么,只有你有白人的面孔,那就变成了他们所谓国际化和英文教学质量的“招牌”。最初她在市区,后来却被增城的一所中学挖走,与此同时,她还在这里一所新开的幼儿园授课,成了名副其实的“White Monkey”。这天,她正好是在幼儿园工作。

下了地铁,我用广东话跟摩的司机沟通,却没想到他是江西人,根本不会粤语。于是他叫来了一位当地的摩的师傅,我用广东话再次告诉他地址。他却说,压根没听过这个幼儿园,并认为是因为我懒音太重,我讲话他听不太懂。懒音是香港人讲话的特色,对于一些比较绕口的音,会省略或者用简单的发音代替。而广州人的粤语字正腔圆,很有味道,有点类似于英文中的英音,香港粤语则类似于美音了。于是更多的人围了过来,这次一位操着浓重的北京口音的师傅和另一位山东口音的师傅一起问我,我又用普通话说了一遍,他也表示没有这个地方。

后来发现,不是懒音的问题,名字没错,只是因为新开的时间不长,即使是本地人也还不知道这家幼儿园的存在。后来我告诉他在某条路上,他最后将我扔在半路,我要自己去找。这时已经快一点了,我有点饿了,但还要先去找她。她说她在路口的公交车站,我只好又掉头往回走。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我背着庞大的行李包,一个人独自走在街上,确实让人吃不消。

刚刚到路口,我便一眼看到在公交站旁的座位上,有一位留着长长的金发的女人。我直接坐到了她旁边,她看了我一眼,有些不知所措。我直接和她打了招呼,她才反应过来。

她手里拿着一个小书包,穿着裙子,格子的上衣还有一个薄薄的外套,脚上穿着一双高跟凉鞋。原本我以为她还没有吃过饭,便想和她一起吃饭,但是她却早早地吃过午饭了。我只好和她四处走走,本以为她要带着我去一些好玩的地方,结果她却是跟着我走。

她说她自己现在和几个人一起合住,做两份工,广州的天气特别热,尤其是五月以后,不过中餐确实很好吃,只是在这里生活,有一些无聊。也确实如此,毕竟这只是一个小县城,什么都没有。而且本地的教师们,英文水平都不是很高,这也使得她很少与他们沟通,他们也经常孤立她。例如,在她还没有离开办公室以前,便将灯关掉等等。

我们走了一小段距离,我看中午实在太热,且她高跟鞋的跟又很高,便提议坐在路边的座位上继续聊天。我拿出了苹果日报的赛马版,铺在座位上。看她不时轻咳,又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了两瓶水递给她。旁边宽阔的马路上,少有车辆驶过,路上行人很少,我们坐在一家正在装修的茶馆门口。从茶馆走出来的一位大妈,来来回回的打量着我们,我稍有些尴尬,她却说习惯了。毕竟刚来广州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路人一直盯着看,现在见怪不怪了。之后,她跟我讲起了幼儿园里的趣事,她和孩子们相处的很好,但是孩子们有时候却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例如,一个男孩要亲吻她的手背,又或是第一次见他们,便吓哭了一个女孩子等等。

其实,她想离开奥地利发展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她的家庭。但不管怎么说,第一次见到她,感觉她非常开朗活泼,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似乎在这里过的很好。可后面,她却遇到了许多事情,第二次再见,便说再也不想回中国了,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中午时间很紧,快下午两点了。我便送她回了幼儿园,临走前,她送了我两瓶奥地利酒,而我那天走的急,什么都没有给她带。我有点不好意思,便只得邀请她有时间来西安玩,到时一定奉上礼物。

送走她再回到主干道上,已经两点多了,本来打算在这里吃了饭再有。不料转了几圈,也没找到比较好的饭馆。只好伸手拦了一辆摩的,说来也是,这个小县城里几乎看不到出租车,公交车也少的可怜,摩托车倒成了交通运输的主力。因为我一来就发现,这里根本没人说普通话,因此,便用广东话给那个摩的师傅说了两遍:地铁站。结果他却把我一路带进了老城区,送到了汽车站门口。一到地方,他一说话我就发现他和我一样是外地人,他说刚刚压根没听懂,只知道xx站,我便坐汽车返回了广州。

吃过饭,打开QQ,同学们催论文的消息占满了手机屏幕。快要答辩了,大家都坐不住了,加上今年答辩时间早,奇葩要求又多。因此,这论文答辩闹出了不少笑话。

杨昀昶
2019年9月20日


文章作者: 杨昀昶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杨昀昶 !
评论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