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5:实践?运气?还是基本能力?


另一个强调基本金融能力的原因,则是在于了解“行情”和存真去伪。

很多人对金融专业的误解在于,金融是实践类专业,只需要足够的实践就能成才。这种说法是显然错误的。金融专业的成材率是非常低的,而从业人员数量却相当庞大。举个例子,全国目前有几千万家私募基金,而绝大多数私募基金对学历的要求是所有类型金融公司当中最低的。即便如此,那些稍微成规模一点的私募基金都不想要金融专业学生。因为他们不会numpy, pandas,也不懂各种工作中需要的金融常识和数学常识。

金融专业的学习不仅仅实习非常重要,课本的学习也相当的重要。还是以交易为例,很多人的误解在于,交易这项工作是通过大量实践积累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大量的交易可以给交易员培养出一种“盘感”,或者说对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但显然这只是交易员所应具备能力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通常业内黑话所谓的“技术”部分。

这个说法荒谬之处在于,实习或者实战可以弥补金融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很不幸,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的话,可以去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散户厅看看,那里面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交易经验的不在少数,然而真正一直在赚钱,且存活长久的,非常少。西部证券西安东大街营业部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营业部之一,我在这里最少待了有十年。而这个散户厅中,每年一夜暴富的人不少,玩了二十多年股票的人更是高达二十多人,甚至更多。但真正的老油条不过两位,其中一位现在可能已经因为身体原因往生了。再说投资银行,交易部门的成材率低到什么程度?根据香港一位从业人员介绍,每年会淘汰的人数,比销售岗位还多的多。最后是,国内基金业。国内基金业每隔几年就会有几个“中国巴菲特”出来,而且还都活不长。06年那阵,一位自称是林园徒弟的人天天在陕西电视台的财经频道(当时二台天天长时间的播财经节目)卖光盘,股民圈也高度任何这个人。到了2011年,罗伟广又出来了,可很快又陨落了。

他们被淘汰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不够努力吗?不是,多数时候是因为基本知识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经常犯一些致命的错误。这也是很多喜欢交易的人,为什么一夜暴富了,又什么都带不走的离开了。

一个合格的宏观交易员,应最少具备读懂央行,银行资产负债表,完全了解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对各类金融衍生品定价以及其中的坑的了解,盘感和交易技巧,这些方面的能力。而实战往往只能解决最后两项。前面几项内容的缺失,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你可能从各种“前辈”那里得到了许多“经验”,但一旦市场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之前的招数突然失灵,怎么做怎么亏。而很多时候,这些交易中的“经验”,书本中可能已经有详细,全方位的介绍了,可能某些理论模型已经告诉你何时应该使用,何时应当改变。比方说,利率产品中CMS的交易,如果市场风平浪静的时候,该产品简直好的要死,可以帮银行低成本的对冲掉他们的风险敞口,然而,一旦利率市场波动率飙升,该产品定价中的非线性部分将变得不可忽略且难以控制,90年代许多欧洲的小银行就栽在这个产品上。同样的例子还有,2015年香港人民币市场中得TARF。然而基本知识的缺失导致,很多人学这些经验时和解数学套路题一样,只会某些烂习题书给你的一些投机取巧的套路方法,一旦题目稍作变动,该同学的数学成绩将大幅度下滑。

另外,就是辨别真假的能力。很不幸,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前辈,他们本身的知识就不够完善,因此,许多自身知识不足的学生会不加分辨的使用他们的经验。我接触过许多被认为是专家的人,他们有许多的言论,可以说是相当业余的。这包括前一段时间有人分享给我的:人民币的信用可以用工业品来背书。在金融知识不足的人或者外行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如果你对金融属性和工业属性足够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句话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我近几日一直不遗余力地劝退金融,其实就是因为我对金融高等教育非常失望。我说金融高等教育严重不足,总有人阅读理解能力不够,通过各种例证试图合理化这种不足,或者是认为目前的高等教育足够了,不够是因为我们没有人脉(看来理工专业都是高智商人才,而且都是有人脉的人)。我明确告诉给位,不是!一个仅有高中物理化学教育水平的同学,完全可以看出类似郭英森,还有反相学派的各种“大神”是民科,是胡说八道。可惜的是,一个受过金融高等教育的同学,往往无法分辨出金融行业里面的各种“专家”,是真专家还是民科。前两年在网上认识一位自称在各个金融行业都涉猎过的女人,她的观点相当犀利:国企效率远远高于民企,民企破产活该;中国经济相当好,远远好于美国经济(基于GDP增长率的比较)等。她在金融行业的从业时间不短,却依然能讲出一系列明显荒谬的观点出来,可见其下限。

这对于各位将来有志于金融行业的同学是极度危险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在实战中所跟随的“前辈”、“大神”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的产物罢了,因为在真正险恶的环境中,能生存下来的,往往是短板高,或者说下限高的人,而不是比谁上限高。金融比的是谁存活的久,而不是比上限。只有有足够金融知识的学生,才可能通过实战快速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可往往高校提供的知识又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下,不论你再如何实践,其结果,都不会太好,有可能变成上面那位女士。定时炸弹一旦埋下,后患真的是无穷,谁知道它会那天突然炸飞你的一切积累。

杨昀昶
2020年10月23日
西安


文章作者: 杨昀昶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杨昀昶 !
评论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