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一些解释


看到本题目,一些读者不免要误会:这就完了?当然没有,原本这些话应该在全篇完结时来告诉大家,可是我的耐心不够好,只好现在告诉大家。上周五,一位曾来实验室面试的学弟找到我,谈了很多,我觉得必须要出来解释一些东西了。

首先,本篇并不是要写所谓的“内幕”。如果是这样,各位应该会在公开渠道,如贴吧等地看到本文。而我只是将它又放在一个小圈子(QQ空间)里面传播,而一直阅读本篇的读者,其实大多是利益相关的人,包括已经毕业或者没有毕业与这个实验室相关的人,还有一些是本校其他的一些学生。我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有基本理解,不要别人说什么信什么,就往那个可能正可能偏的方向跑。

其次,绝大多数本文的读者其实都不是想往理论或者学术方向发展,而是为了找工作。而现在大学中,与实际业务结合的教授非常少。因此,能遇到一个在实务界非常出色的教授很不容易,这也符合大家的学习方向。况且,现在这么照顾学生的教授非常难得,毕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授愿意分享出自己的资源,让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我对他的能力和涵养十分钦佩,并对他做出的成绩表示肯定。但是由于风格不同,在学术上有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我们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和看法。

第三,我曾是学生,我完全站在各位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看似本文要说一个实验室的故事,实际上,我是要提醒那些和我一起战斗的同学们。因为,最让我失望的是,在本篇高潮部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同学,甚至一些外面的老师居然对这个专业几乎可以说不了解,甚至对自己的老师不了解。这才是真正我想告诉大家的,我真正所伤心的!这其中有些人现在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些人的岗位还让人羡慕。但是如果你连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是不是金融问题”都回答不了时,你们应该做检讨。我希望各位对自己的专业负责,因为这是你的饭碗,你应该尊重它!

最后,今天语气有些重,但是我还是要提醒那些即将或者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杨昀昶
2019年9月8日
西安


文章作者: 杨昀昶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杨昀昶 !
评论
评论
  目录